|
|
·沅陵縣天氣查詢 |
|
|
·沅陵縣介紹 |
沅陵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,沅水中游,東與桃源、安化為鄰,南接溆浦、辰溪,西連古丈、瀘溪,北與張家界交界,素有“湘西門戶”、“咸燜俊敝。总面?852平方公里,是全省地域面積最大的縣。全縣轄23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有漢、苗、土家、回、白等25個民族,人口65萬。
沅陵歷史悠久。新石器時代,原始人就在這一帶繁衍;夏、商、周時,少數(shù)民族在此生息,史稱“南蠻”。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,置沅陵為黔中郡郡治。漢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置沅陵縣,迄今兩千多年。秦漢以后,沅陵歷為州、路、府、道、省府、行署、專署治所。
沅陵資源豐富。一是文化旅游資源豐富。境內(nèi)可供開發(fā)的景點有400多個,在全國頗負盛名的主要有唐太宗李世民赦建的千年佛學院龍興講寺、成語“學富五車、書通二酉”的出典處大秦藏書洞、驚世之謎的黔中郡郡址和戰(zhàn)國至漢代山型巨墓群、1999年“全國十大考古新發(fā)現(xiàn)”的西漢頃侯吳陽墓、元代知州黃澄存夫婦合葬墓(男尸保存完好)、囚禁張學良將軍的鳳凰山、明代辰州三塔、教派齊全建筑各異的宗教一條街、辛亥革命后全國三所新式學校之一的百年老校沅陵一中、借母溪原始次森林、電站大壩群、千島湖風光等等。二是森林資源豐富。森林覆蓋率高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,有天然林國之稱,盛產(chǎn)“辰杉”,是南方商品材的主要供應基地。全縣有林地400萬畝、草場300萬畝、水面30萬畝。主要經(jīng)濟作物有茶葉、板栗、桐油、曬煙、花生等。馳名中外的“碣灘茶”、“官莊毛尖”“辰杉”久享盛名,譽滿神州;板栗年產(chǎn)量5000噸左右,占全省總產(chǎn)量的30%,素有“板栗之鄉(xiāng)”美稱;蜂蜜、桐油、松脂年產(chǎn)量均在萬擔以上。沅陵縣是全國14個退耕還林示范試點縣之一,同時又是湖南省四個林業(yè)基本建設重點縣之一,至2003年底止,森林覆蓋率達71.19%,活立木蓄積量為1506萬立方米,年商品材采伐量在10萬立方米以上,除松、杉優(yōu)勢外,還有樟、梓、楠、稠、柏、銀杏等百種珍稀樹種,楠竹儲量在500萬根以上。沅陵有各種藥材1968種,初具經(jīng)營規(guī)模的有黃姜、白術、茯苓、玄湖、天麻、杜仲、黃柏、銀杏、五倍子、山蒼子等百余種。三是水能資源豐富。境內(nèi)沅水、酉水交匯,大小溪河900多條,水能蘊藏量達300萬千瓦,國家、省先后在此修建包括五強溪電站在內(nèi)的大中型水電站三座,總裝機容量近200萬千瓦。四是礦產(chǎn)資源豐富。已探明儲量的礦產(chǎn)達40種,其中黃金、鉛、鋅、鎢等有色金屬儲量居全省第—。百年老礦湘西金礦(現(xiàn)為辰州礦業(yè))就在境內(nèi)。
沅陵交通便利。千里沅水、319國道、G56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,2008年12月18日竣工通車的G56杭瑞(杭州至瑞麗)高速公路常吉段穿越境內(nèi)100多公里,并在縣內(nèi)開設官莊、馬底驛、沅陵、筲箕灣(辰溪)4個出口。擬建中的張桂高速(張家界至桂林)亦將穿縣境西南而過,并將經(jīng)過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旁邊,利于游人旅行。
沅陵經(jīng)濟落后。自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,沅陵長期服從國家重大建設,失去了許多發(fā)展機遇,至今仍是國家級貧困縣。為了加快沅陵的紹濟發(fā)展,省委省政府、懷化市委市政府、沅陵縣委縣政府已形成共識,決定充分開發(fā)利用好沅陵的文化旅游資源,將沅陵打造成湖南繼張家界之后的第二張國際旅游品牌,使張家界、沅陵、鳳凰、永順、桃花源資源互補,連成一體,形成新的旅游經(jīng)濟環(huán)線。 |
|
上圖為沅陵縣全景 |
|
上圖為沅陵縣夜景 |
|
|
·旅游線路推薦 |
|
|